婦產資訊

經血過多致頭暈及貧血 藥性子宮環助減經量

張凱晴醫生提供 你有否在來經期間出現頭暈或乏力等症狀?曾有40多歲女士一向月經量多,經期間更出現手軟腳軟及頭暈等症狀。一經檢查才發現血色素只有6g/dl,比女士的正常血色素11至14 g/dl低得多,而血液內鐵質量低,屬嚴重缺鐵性貧血。月經量多及經期間感到不適,是不少女性的每月寫照,惟部份女士以為這屬正常。婦產科專科張凱晴醫生指出:「經血過多對女性的生活造成不少困擾,猶幸現時對不同成因引起的經血過多問題,亦有不同的對應方案,女士不需啞忍。」因應經血過多的成因、嚴重程度、對生活的影響及患者的生育計劃等,現時有不同治療方案可解決經期過多的問題,包括荷爾蒙藥物、止血丸、藥性子宮環及手術等。 評估經血過多視乎經量、經期長度及換衞生巾的頻密度不少女士均不清楚何謂經血過多,張醫生表示:「如每隔2小時已需更換吸力強的衞生巾或棉條,或需在半夜起床更換衞生巾,已屬經血過多。」女士亦可觀察經期是否超過7天,經血有否伴隨血塊等。另亦需留意有否出現頭暈、情緒低落、頭痛及疲倦等生理不適。月經量多有不同成因,除了荷爾蒙失調,亦可能是子宮腺肌瘤、子宮內膜增生或子宮頸癌等婦科疾病的警號,一旦延誤診治更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或會影響生育。 口服荷爾蒙藥物如避孕藥及黃體素有一定效用,惟需每日服用,而止血丸雖能減少約三成經量,卻只是「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藥性子宮環則透過持續釋放微量黃體素,令子宮內膜變薄,繼而減少經血過多的現象,亦可減省每天服藥的不便。而內膜或子宮切除手術,則為嚴重婦科疾病的最後治療選擇。 藥性子宮環大減經量 患者生活如釋重負前文提及的患者在比較不同治療方案後,決定配戴藥性子宮環,戴環後2至3個月,經量減少了一半,血色素亦回復到10g/dl,不適症狀亦得到紓緩,患者如釋重負,不再因頭暈不適及經量多而感到困擾。藥性子宮環是一個呈T型的裝置,大小約3厘米,最長可使用5年,現被多個國際指引建議為經血過多的第一線治療。研究顯示,戴環後3個月可大幅減少約八成經量。 惟坊間對藥性子宮環副作用存有不少誤解,女士或擔心把子宮環放進體內,會否影響將來生育。張醫生對女士的擔憂表示理解,詳細解釋:「女士可隨時到診所取出子宮環,藥物不會殘留在體內,因此不會影響將來懷孕的機會。」而配戴及移除子宮環亦並非手術,可在診所由婦科醫生進行,需時約10分鐘,過程無需麻醉。雖然藥性子宮環可紓緩月經量多的問題,但因身體需時適應荷爾蒙,戴環後首6個月可能出現暫時性的點滴出血;亦因荷爾蒙令子宮內膜變薄,有部份女士的經期會變短或逐漸暫停,這都屬正常現象。 由於經血過多的成因眾多,找出真正病因才能對症下藥。萬一患有婦科疾病,延誤診治會影響生育,又或最終需進行手術切除子宮。因此,如出現相關症狀,建議盡早求診,以接受適時治療,減低症狀對生活的影響。 此文章曾於ToPick刊登。

不想「意外懷孕」 你使用的避孕方法夠安全嗎?

張凱晴醫生提供 很多媽媽生過第一胎後,平衡過經濟狀況及社會環境,都未必想短期內再生小孩。市面上的避孕方法五花百門,到底哪一種避孕成功率高又適合自己呢? 避孕套效力低 服藥或打針更可靠 體外射精、計算安全期等方法避孕成功率低相信不用多說,但原來根據醫生的說法,使用避孕套的失敗率也可以高達兩成。更可靠的避孕方法包括避孕藥、避孕針、子宮環或進行結紮手術。如果決定「收爐」不再生育,可選擇子宮環,藥性或銅環都可持續使用5-10年,藥性子宮環成功率更比女性結紥更高,接近100%,正餵哺母乳亦可使用。不過若考慮幾年內再生育,就建議選擇避孕藥或避孕針,若正確使用,效用亦超過99%。 避孕藥 VS 避孕針 應該點揀好? 無論是避孕藥還是避孕針,兩者都各自有「混合荷爾蒙」或「單—荷爾蒙」兩種配方。口服避孕藥方面,一般女性較多會選擇「混合荷爾蒙」避孕藥,而「單一荷爾蒙」的口服藥則較適合餵哺母乳的媽媽。避孕針方面則相反,一般女性較多選擇「單一荷爾蒙」避孕針,因為有效期可長達三個月,「混合荷爾蒙」避孕針則需要每個月注射。 避孕藥是可以長期使用的避孕方法,較方便,每日自行服用便可,而現在坊間有很多應用程式甚至手機鬧鐘重鬧功能都可大大減低用家忘記服用機會,不過對於作息不定時的女士而言,避孕針可能是更合適的選擇,只需1至3個月到診所注射一次。不過避孕針若連續使用兩年或以上,可能會影響骨質密度,因此不建議用作長期避孕方法,而且在接受避孕針的期間, 體重會逐漸上升,平均每年可增加 1–2 kg。婦產科專科醫生張凱晴提醒,要根據自己生育計劃選擇使用哪種避孕方法,「採用單一荷爾蒙避孕針的話,要一段頗長的時間才可以恢復生育能力,一般在打完最後一針的一年之後,所以如果計劃短期內再懷孕的話,大家可以考慮服用避孕藥。」 食避孕藥會變肥、對身體沒有好處? 坊間不少說法指避孕藥會致肥、影響身體,結論就是「傷身」。到底是否屬實?張醫生指,那是舊式避孕藥會引致的情況,「舊式避孕藥的雌激素含量會比較高,所以容易引起水腫,而隨著成份不斷改良,新式避孕藥雌激素含量比較低,出現水腫的情況亦會減少。最新的避孕藥含有第四代黃體素DRSP成分,所以會有效抵抗水腫問題。」她補充,避孕藥除了避孕功能,還有助穏定月經週期、減少經期流量和經痛,亦有效降低由雄性荷爾蒙引起的皮膚問題,例如暗瘡、多毛症等,同時亦能有效減少盆腔炎、子宮內膜及卵巢癌的風險。 不過大部分藥物都有機會帶有副作用,避孕藥亦不例外。張醫生指,「部分人可能在吃避孕藥初期會出現不適應的反應,例如係作嘔作悶、頭痛、乳房脹痛或者不規則的流血,但大部分情況都會在服藥1至3個月後慢慢紓緩。」 有健康問題婦女要注意是否適用 有健康問題的婦女要注意,並不是任何人都適合服用避孕藥或避孕針。首先懷疑或證實懷孕的婦女一定不能使用。避孕藥方面,患有血栓塞、乳癌或性器官癌症、有不明陰道出血、嚴重肝病、腦血管或冠狀動脈疾病、嚴重高血壓和糖尿病、有吸煙習慣而年齡又在35歲以上的婦女都不適宜服用混合荷爾蒙避孕丸。避孕針方面,患乳癌或生殖器官癌症、有嚴重的內科病、有不正常的子宮出血問題,都不適宜注射避孕針。女士們只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相信能有效減低副作用的出現。 此文章曾於親子王國刊登。

懷孕期服益生菌 媽媽寶寶雙得益

董志偉醫生提供 母愛偉大,女士懷孕期面對生理上極大的轉變,荷爾蒙令腸胃帶來不適;另一方面,準媽媽亦希望胎兒得到足夠並優質的營養,為孩子日後成長做好準備,結果令情緒亦受到影響。婦產科專科董志偉醫生分享說:「懷孕期間腸胃不適,服用益生菌有紓緩作用;亦有醫學研究指出,孕婦服用益生菌,有助改善免疫系統功能,減低初生嬰兒出現過敏反應的機會。」 嘔吐及口味轉變 腸道微生態作祟 大部分孕婦在懷孕初期都會出現晨吐的現象,有些孕婦的嘔吐情況更是全日不時發生,令準媽媽擔心營養吸收減少,影響胎兒成長。董醫生說:「懷孕期間會有很多身體不適的情況出現,香港的孕婦最常見的是腸胃的反應,包括胃氣脹、容易肚餓、消化不良、間歇性腹瀉、便秘,這是因為懷孕令荷爾蒙發生劇變,基本上是會打亂女性身體健康狀態,比較明顯是飲食口味的改變,當中也涉及到孕婦腸胃裡微生態的轉變,可能令某些腸道內的菌類數目發生鉅變。」 益生菌改善初孕期不適 提升身體質素 從決定懷孕一刻開始,準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的將來,怕服用藥物對胎兒或有不良影響,不服用藥物默默忍受身體不適。董醫生指出服用益生菌正好能減輕這些身體上的不適,它不會有藥物為胎兒及母體帶來不良影響的憂慮。「其實醫生處方給孕婦的藥物大部分都是安全的,但面對孕婦的腸胃問題如消化能力、排便等,她們亦往往認為可以忍受,不想服用藥物,我的經驗中發現這亦是較易說服孕婦接受和服用益生菌,使孕婦懷孕首三個月較易過渡,她們接受益生菌程度較高。」 本地研發益生菌 更切合在地孕婦體質 由於益生菌面世時間比較短,近年才流行服用,所以對孕婦而言,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服用期,但一般而言如果只是想改善懷孕不適,可以在懷孕初期三數個月服用,董醫生補充道:「想為胎兒帶來更好的免疫力,最好在全個懷孕期間服用。部份研究更指哺乳期間母親服用益生菌,更可減少乳腺腫脹的情況;而產後母體可能會出現便秘等的問題,服用益生菌的話的確對此有改善的效用,亦減少了對藥物的依賴,對身心健康都會有所裨益。」同時,因為有益生菌的幫助,產婦在生產後腸道得到善改,會令營養吸收效果大大提升,對產婦的調理、餵哺母乳的成效有更理想的結果。 最近本港研究指出,在腸道益生菌的數量比較,順產嬰兒比剖腹生產嬰兒的益生菌,可以高出五倍之多,因此選擇剖腹生產的孕婦,如果加強服用益生菌的話,可有望改善下一代的腸道益生菌數量。 青春雙歧桿菌 對腸胃改善較明顯 最後,董醫生亦指出:「對於益生菌會否為孕育帶來妊娠疾病?醫學界指妊娠疾病絕大部份是出自遺傳和體質的問題,益生菌反而可調理身體上的平衡狀態,有助減少妊娠疾病出現的機會。」臨床研究發現不同地方人士的腸胃健康情況各異,而每個地方所出產的益生菌各有不同,因此在選擇時最好有臨床的數據,以及為當地人士最需要哪一種菌類而設「本地」益生菌,效果就會變得事半功倍,加強孕婦對服用益生菌的信心。當然,亦要看看孕婦當時的需要,從而選擇最適合所需的益生菌,有可能在不同的時期而改變服用不同配方的益生菌。青春雙歧桿菌在我們的腸胃裡,是比較缺少的一個種菌類,因此服用含此菌類的益生菌,腸胃健康能得到較顯著的改善。此文章曾於頭條日報刊登。

朱古力瘤致經痛 半年可脹至拳頭大

梁巧儀醫生提供 自恃年輕以為與朱古力瘤無緣?非也,月事來潮時出現痛到頭痛、腳軟或標冷汗的嚴重經痛,就可能是子宮正在發出求救訊號,有機會是由子宮內膜異位(俗稱「朱古力瘤」)所引致,一旦情況惡化便需要進行朱古力瘤切除手術。本文邀請婦產科專科醫生梁巧儀醫生分享真實個案,同時講述治療朱古力瘤及減低病變的方法,有助阻止其急速脹大而避過朱古力瘤手術。 忽視經痛 太遲求醫或要做切除手術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常見婦科病,朱古力瘤是其中一種,估計成因是病變或基因影響,不論任何年齡或生育前後,只要有月經,10個女性中就有1個患上子宮內膜異位。梁醫生分享一個「警惕女性」的病例:一名90後病人過去兩年持續出現經痛問題,間中甚至出現流量多情況,需每小時更換衛生巾。然而她透過網上討論區跟網友討論,認為自己情況尚算正常,每月只依賴止痛藥,藥效一過痛楚就會重現,令她難以集中精神,甚至影響生活。「長期經痛及出現間歇性血崩並不尋常,所以我建議她作『盆腔超聲波掃描』檢查,一查之下發現她卵巢出現直徑2厘米『朱古力瘤』,當時她對任何建議的藥物存疑,事後選擇透過養生、進補等方法調理身體及舒緩經痛。不幸地,半年後的檢查已發現『朱古力瘤』已漲大至7厘米如拳頭般大,情況嚴重,必須進行切除手術。」 梁醫生解釋,如未能及時發現和控制朱古力瘤,已出現病變的內膜組織會在每次月經週期,受荷爾蒙影響而刺激周圍的組織,使其不斷發炎,形成疤痕及粘連,擴大病變範圍。同時,朱古力瘤亦會因血液持續累積而膨脹變大。由於病情已發展至炎症,即使服用各式補品或各樣的舒緩經痛方法也不能治療當中病變,個別補品或甚至會激發朱古力瘤的增長速度。 「如果初次發現腫瘤時為4厘米或以下,一般會建議先服食荷爾蒙藥物,嘗試控制及減輕病情。 尤其要注意初形成如1-2厘米的朱古力瘤,雖屬輕微,但其病變速度亦難以估計,所以關鍵是及早控制及減少病變,阻止朱古力瘤變大」。藥物治療主要分口服或針劑兩大類。以針對性藥物新型口服黃體素為例,經歐洲和日本等多個臨床研究證實有抗炎、抗血管增生和免疫調節的功效,有效減低病變、減少疼痛症狀,令朱古力瘤萎縮,阻止病情惡化,患者生活質素從而得以改善。 若朱古力瘤太大,手術是無可避免,即使現時微創手術十分安全,但始終手術有機會傷害到子宮或卵巢的內外層及其功能;如病變接近重要部位如肛門或大腸等,更會增加手術風險。 經痛或量多要小心 補身前應做超聲波檢查 為避免需進行手術或服用藥物,留意自己身體狀況是不二法門,因為經痛或經量多是最常見的朱古力瘤病徵。雖然痛感是一種主觀感受,每個人可以承受的痛楚都不同,但只要日常生活受到影響,經痛就可能與子宮疾病有關。梁醫生提醒,此症不但影響生育,若延遲治療,病變更有機會漫延及影響其他器官,所以女士面對經痛問題,首要是透過婦科檢查找出問題的成因。若超聲波掃瞄發現朱古力瘤,及早治療可把傷害減到最低。 若不清楚自己的經痛程度是否屬於嚴重,可以參考網絡瘋傳的「七級經痛程度表」,它集合女生經痛經歷,當中包括不少子宮瘤的患者分享。經痛表將經痛分為一至七級,各級痛楚有相對的應對方法,梁醫生認為如果經痛達到第五級或以上,應盡快約見婦科醫生查詢,進行超聲波檢查,「經痛表中所列的一些徵狀,如食止痛藥仍未能止痛、頭暈、腰背痛等,的確曾在我的病人身上出現,所以我仍會建議女士們可以這個經痛表作參考,如有任何懷疑,應向醫生查詢。」另外,亦有部份病人確診前是沒有任何病徵,所以定期的婦科檢查同樣重要。 此文章曾於香港01刊登。

婦女公敵-子宮頸癌

梁巧儀醫生提供 子宮頸癌是常見的婦女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2019年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中排第8位,佔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3%。新增個案達520宗,當中20至44歲佔121宗(~23%),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5歲。 子宮頸癌是一種影響子宮頸的惡性腫瘤,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由於持續感染高風險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又稱HPV)所引起。持續感染高風險類型的HPV病毒(常見HPV 16 型、HPV 18型)會導致子宮頸出現不正常的細胞病變。雖然病變多數會回復正常,但部分有機會會在數年間(5-10年)發展成癌症。有多個性伴侶、感染性病、有吸煙習慣、免疫力低或曾患有慢性腎病、肝病、愛滋病等免疫系統疾病的人士都屬增加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因素。 早期的子宮頸癌或不正常的細胞病變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到出現症狀時,最常見的症狀為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兩次經期之間、性交後、收經後出血等)或陰道有異常分泌,如帶血或帶異味。當子宮頸癌逐漸擴散到身體其他部分,患者有機會出現其他嚴重症狀,例如:下腹或背部疼痛、大小便出血或感困難、全身疲倦、體重下降和腳腫等。 要診斷子宮頸癌,醫生會透過進行婦科內檢及陰道內窺鏡(陰道鏡)檢查以抽取活組織作檢驗。如證實屬子宮頸癌後,醫生需要透過體檢、驗血、X光及各種掃描(盤腔超聲波掃描、CT電腦掃描、 磁力共振掃描)等去檢查子宮頸癌有否擴散的情況,以便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最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是接種疫苗和定期進行子宮頸細胞篩查(柏氏抹片檢查,Pap’s smear),有助及早發現和治療早期的子宮頸細胞癌前病變,制止子宮頸癌的形成。女士每年應進行一次子宮頸細胞篩查,如連續兩年檢查正常,則可減少至每2-3年一次。香港政府建議25歲或以上、有過性經驗的女士應接受子宮頸癌檢查直至65歲。即使女士已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仍須定期接受子宮頸細胞篩查,因為HPV 疫苗並不能預防所有類型的 HPV 感染,亦不能清除已受感染的病毒。 子宮頸癌疫苗(HPV疫苗)適合9歲或以上尚未有性經驗的女性,越早接種,抗體水平越高,可有效預防約90%與HPV相關癌症和疾病(包括生殖器官濕疣、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等)。 此外,應保持健康生活模式,多吃蔬果,常做運動,避免一手煙和二手煙;使用安全套進行安全性行為,預防性接觸傳染疾病,都有助預防子宮頸癌。 此文章曾於醫書直說刊登。

​​認識念珠菌感染

梁巧儀醫生提供 十個女士有八個都曾經歷念珠菌陰道炎,病發時除了下體的分泌物會變多外(還包括︰變黃、呈芝士狀或豆腐渣樣、氣味酸臭難聞),陰道更會出現痕癢、小便時亦會刺痛,每次發作都會感到非常不適。 念珠菌陰道炎是由一種名為「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簡稱念珠菌)的真菌在陰道過度增生而引起感染所致,是婦女極常見的疾病。 念珠菌陰道炎較多出現在年青及性生活活躍的女性身上,另外糖尿病患者、服用抗生素、長期使用類固醇、患上免疫系統疾病或免疫能力低的人士,如感染愛滋病毒(HIV)和懷孕中的婦女都屬高危族群。 若患者被診斷為患有念珠菌陰道炎,醫生會按病情處方藥物治療,如:陰道塞藥、外用藥膏或口服藥物等,女士們應按醫生指示完成療程。在炎症發作期間,應暫時避免進行性行為,亦應將所有內外衣服徹底消毒晾曬。症狀一般會在數天內會慢慢舒緩,如果性伴侶同時出現感染症狀,應儘快向醫生求診,以減少交叉傳染。 念珠菌陰道炎十分容易復發,尤其在經期前後、進行性行為前後、懷孕或服用抗生素後;而精神壓力大、睡眠不足等的因素也會增加復發的機會。有一半的婦女至少復發一次,而反覆復發感染也十分常見。 要預防念珠菌陰道炎復發,女士必須提高自身免疫力及注意個人衞生,包括: 應保持私處乾淨透氣,盡量穿著全綿內褲避免經常穿著緊身褲(如:牛仔褲、瑜珈褲、襪褲等等)如廁後,清潔時應由外陰前方抹到後方,避免把肛門的細菌帶進陰道月經時,應勤換純綿衞生巾或護墊,不要使用陰道內洗劑或陰部清潔劑過度清洗下陰除此之外,各位女士亦應定期進行運動、減少熬夜、少吃甜食、多進食乳酸菌,如乳酪,或含益生菌的保健品,有助增強免疫力,從而減低念珠菌陰道炎的發作機會。 若女士有陰道炎經常復發的問題,應儘早求醫,檢查是否患有關聯性疾病,例如糖尿病或免疫系統疾病等。 此文章曾於醫書直說刊登。

7大有關儲存臍帶血疑問 應否儲存臍帶血?

方秀儀醫生提供 應否儲存臍帶血? 臍帶血是未來重要的醫療資源,有很多孕媽媽都問我,臍帶血有用嗎? 究竟應否儲存臍帶血? 應該選哪一間臍帶血庫? 什麼是臍帶血?臍帶血,又稱胎盤血,是孕婦於生產時、臍帶被剪後,遺留於臍帶及胎盤中的血液。從前醫療界只視臍帶血為醫療廢物,但隨著科技發展,醫學界也日漸使用臍帶血作多項醫療用途,包括目前臍帶血的臨床應用或臨床實驗性應用,例如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再生細胞治療及免疫調節,所以臍帶血已成為一個非常有價值的醫療資源。 臍帶血的醫療應用臍帶血內含豐富的造血幹細胞,能分化成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等血液及免疫系統細胞。臍帶血已經被證實可助治療逾100種疾病,包括血癌(白血病)、淋巴癌、神經母細胞瘤、地中海貧血、免疫力缺陷問題或先天性新陳代謝疾病等。 世界第一宗的臍帶血移植是在1988年於作治療范可尼氏貧血(Faconi Anemia),短短30多年內,全球已經超過40,000宗臍帶血移植應用,當中不乏血癌、骨髓癌及多種血液嚴重疾病等。相信未來,臍帶血醫學應用也更廣泛,治療更多疾病。 臍帶血和骨髓有什麼分別?雖然臍帶血與骨髓同樣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但臍帶血中的幹細胞,不論是活躍度和可增值度,都比骨髓中的幹細胞高很多;臍帶血亦比骨髓容易配對:骨髓移植要求捐受雙方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吻合度極高,而臍帶血比骨髓的HLA要求低了21%。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於自己身體會100%吻合,而且在兄弟姊妹中找到適合的幹細胞,臍帶血比骨髓高出60 %; 而當用於異體移植時,臍帶血的抗宿主疾病(Graft vs Host Disease, GVHD)較輕,所以接受近親臍帶血移植的病人出現併發症的機率比骨髓較低。由此可見,臍帶血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幹細胞移植資源。 臍帶膜又是什麼?臍帶是連結嬰兒和胎盤的營養輸送管道,而臍帶膜就是臍帶的最表層組織。臍帶膜含有大量上皮幹細胞和間質幹細胞,能夠分化成多種組織和器官細胞,包括心臟、神經、軟硬骨、肌肉、皮膚細胞等。而且臍帶膜幹細胞擁有免疫調節特性,不需要作配對,所以可以給一家三代使用。 雖然利用臍帶作研究的發展起步較臍帶血緩慢,但事實上已有超過 1000個臨床研究正在進行,如糖尿病、多發性硬化、心臟病、肝臟受損及骨折等。相信臍帶細胞在不久將來便可應用於器官修復及再生醫學等領域上。 一般臍帶血及臍帶膜儲存過程是怎樣的?收集臍帶血是非常簡單而安全的,全個過程只需數分鐘,而且在嬰兒離開母體、剪斷臍帶後進行,對母親及嬰兒都絕對是安全的。儲存臍帶血和臍帶膜的一般流程都是:由醫生在生產時把臍帶血和臍帶膜分別放進適當的容器,再運送到臍帶血庫。 臍帶血庫會為樣本進行化驗和無菌處理。接著會將樣本放入控溫儀,以穩定速度降至指定儲存溫度(-196度)以確保細胞結構完整。降溫後的樣本會放到儲存缸進行冷凍儲存。 如何選擇臍帶血庫?如在政府分娩的孕媽媽只可以捐贈臍帶血給紅十字會。而私家醫院的孕媽媽可考慮私人儲存,坊間亦有幾間臍帶血庫可選擇,但必須注意的是臍帶血幹細胞的數量和活性對日後進行移植都有影響,應盡快送回實驗室作儲存。而且臍帶血是儲存數十年的,所以必需選擇具有國際認證(如AABB或FACT)、穩健公司背景、擁有移植經驗及專利技術的臍帶血公司比較好。 應否儲存臍帶血?醫學科技日趨成熟,相信幹細胞療法也是未來重要療法之一。當然,健康的人不需要臍帶血幹細胞治療,但萬一患上某些疾病,臍帶血可能會發揮其重要角色。所以我亦為自己的寶寶儲存了臍帶血及臍帶膜,家長可以因自己的經濟能力和需要而選擇是否需要儲存臍帶血。 此文章曾於2020年9月1日在親子王國刊登。

懷孕16周腿抽筋⋯⋯七招舒緩懷孕抽筋症狀!

方秀儀醫生提供 此階段有的媽媽們會有腿抽筋的問題,在懷孕的不同階段媽媽們可以如何做適當運動紓緩懷孕不適? 孕婦懷孕4個月以後,胎兒骨骼發育變快,孕婦飲食鈣質攝取量若追不上自身、胎兒所需,加上白天活動時小腿乳酸堆積,夜晚便容易小腿抽筋。懷孕抽筋多於孕期25週之後,八成發生於夜間,整體上對胎兒發育無影響,但會導致孕媽媽睡眠品質變差。 七招舒緩懷孕抽筋症狀1. 睡前按摩與熱敷:幫助血液及淋巴循環,加速肌肉乳酸代謝,減緩抽筋發生。2. 抬腿運動:將腿靠在牆上,每天幾分鐘的抬腿,抬腿同時將腳尖往身體方向伸展,以幫助小腿肚的延展。3. 多曬太陽:每日接受至少15分鐘的陽光照射,可促進人體生成維生素D,加速鈣質吸收。4. 補充豐富含鈣食物:孕媽媽每天建議攝取1100~1200毫克的鈣質5. 充足睡眠:盡量以感到舒適的睡姿幫助睡眠6. 避免久站:盡量不要站立過久或走太多路,導致腿部肌肉負擔增加、局部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就容易引起抽筋。7. 穿著彈性襪與平底鞋 此文章曾於2020年4月26日在親子王國刊登。

開始產前檢查!如何選擇做哪些、做多少有關測試?

方秀儀醫生提供 此階段有很多測試可以做,判斷孩子是否健康、發展正常。應該如何選擇做哪些、做多少有關測試? 其中一個重要的檢查是唐氏綜合症篩查。唐氏綜合症是最常見的染色體毛病,所以政府公立醫院亦已為孕婦進行唐氏綜合症篩查。一般沒有高危因素的孕婦,會於11週至13週6日,以超聲波量度胎兒後頸皮下透明帶(俗稱「度頸皮」),再加抽血檢驗孕婦的荷爾蒙水平,作綜合評估,這個方法安全、沒有流產的風險,檢出率約80-90%。 隨着科技發展,近年都有不少新興的產前檢查,可以彌補以往傳統產前檢查的不足。例如無創DNA 產前檢測技術(如 Safe T21、NIFTY等)就只需要於懷孕10週或以上,抽孕婦的血液進行測試,沒有流產的風險,而且準確度超過99.9%,最快可以三個工作天出報告。這樣孕媽媽可以有更快捷、安全同準確的產前檢查選擇。 懷孕到18-22週,孕媽媽應進行結構超聲波檢查,檢查胎兒的主要結構有否異常,檢查內容主要包括胎兒的頭骨、顱內結構、唇裂、胸部、腹部、心臟、腎臟、膀胱、外生殖器官和肢體畸形。 此文章曾於2020年4月26日在親子王國刊登。